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 肝硬化 > 肝硬化治疗 >

肝纤维化≠必然肝硬化!常怀利医生破解肝病迷思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08直接咨询

 体检报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常让患者陷入恐慌,担心自己正走向肝硬化的不归路。针对这一普遍焦虑,我们专访了著名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她从事肝胆疾病诊疗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被恐惧支配的患者,也见证过无数通过科学干预实现逆转的案例。今天她就带我们重新认识肝纤维化的本质与转归。

常医生将肝纤维化比作皮肤创伤后的疤痕形成过程:“当肝脏受到炎症、病毒或毒素刺激时,就像受伤的皮肤会产生瘢痕组织一样,肝内会逐渐沉积胶原纤维。这种修复机制本是保护性的,但过度增生就会影响器官功能。”根据病理分级,肝纤维化分为S1至S4四个阶段,其中S4才标志着早期肝硬化的到来。关键在于及时干预完全可能阻止甚至逆转病程进展。

影响疾病走向的核心因素在于病因控制是否到位。以慢性乙肝为例,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90%以上的患者病毒载量持续阴性,从而阻断“肝炎-纤维化-肝硬化”的恶性循环。常医生分享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位丙肝患者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后,不仅清除了病毒,其肝硬度值也在两年内从18kPa降至正常范围。这充分证明去除致病源头就像掐断燃烧的导火索,能有效遏制病情蔓延。

代谢综合征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的纤维化,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肝组织学表现。常医生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辅助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这种综合方案能使肝酶水平下降40%,纤维化程度改善率超过60%。

定期监测是预防癌变的防火墙。常医生强调,即使处于稳定期的纤维化患者也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和无创肝硬度检测。特别是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家族史的人群,更要警惕隐匿进展的风险。她形象地比喻:“就像观察天气预报预测台风路径,早期预警系统能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破除两个常见误区尤为必要。首先是“谈纤色变”的心理恐慌。实际上,轻度纤维化(S1-S2)在去除诱因后完全可能消退,就像纸张上的皱褶可以被熨平。其次是盲目依赖保肝药物,某些成分不明的中药反而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常医生曾接诊过因服用含马兜铃酸保健品导致急性肾损伤的案例,警示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面对焦虑的患者,常医生总是耐心安抚:“现代医学已有多种武器对抗纤维化。从干扰素到靶向药物,从射频消融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她特别提到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良好前景,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

“肝纤维化不是判决书,而是身体发出的整改通知书。”常怀利医生总结道,“只要抓住逆转窗口期,积极治疗原发病,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避免走到肝硬化那一步。”这个观点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为众多徘徊在恐惧与希望之间的患者点亮了前行的路标。毕竟,肝脏强大的再生能力,永远给生命留着翻盘的机会。

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4